清流雙月刊 NO.25

67 No.25 JAN. 2020. MJIB 復育香魚 臺灣當年的水產養殖技術是國家的重 點研究工作,河川復育的先驅觀念也是從 水產試驗研究單位開展。放流魚苗是常見 的復育方式,也是縣市政府積極投入的手 法。例如,政府機構意識到臺灣香魚族群 的滅絕,在 1960 年代初,從日本引進同物 種的香魚受精卵,試圖重現臺灣的香魚族 群。終於在 1977 年由蕭世民等人透過水產 養殖技術,成功地孵化香魚苗,自此陸續 將為數眾多的香魚苗放流到新店溪上游、 石門水庫、萬大水庫、德基水庫等地,得 以延續香魚族群存在的風貌。 當臺灣溪哥遇見日本溪哥 臺灣的溪哥,原本被認為只有一種平 頷鱲( Zacco platypus ),和日本的平頷鱲 同種,只存在不同的族群差異。 2006 年, 馬國欽等人利用分子親緣鑑定技術,發現 臺灣的淡水河族群存在著和日本琵琶湖同 源的平頷鱲族群,恰巧和引進臺灣的日本 香魚族群來源相同。然而,從文獻上並無 明確的放流記載,推測日本溪哥極有可能 是隨著當時引進日本香魚時,被引入臺灣 的淡水河流域;也有可能是當時流行飼養 溪魚的水族業者引進臺灣,或是民間人士 的宗教放生活動所致。亦有學者認為臺灣 的確存在著本土的平頷鱲族群,然而由於 日本溪哥的引進,本土族群隨著與日本族 群的雜交事件,或許已不復存在。 之 後 陳 義 雄 等 幾 位 分 類 學 家 在 2009 年的更新研究指出:與平頷鱲相 似的臺灣溪哥,其實是有粗首馬口鱲 ( Opsar i i chthys pachycephelus ) 和 長鰭馬口鱲( O. evolans )等兩個物種存在 臺灣河川中的日本香魚。(圖片來源:周銘泰/攝影) 環安講堂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