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雙月刊 NO.27
65 No.27 MAY. 2020. MJIB 於是我們根據全世界半數以上鳥種 的築巢資料,以及牠們的親緣關係進行演 化模型分析,發現鳥巢結構變化在鳥類的 演化過程中,大致是由最初的完全無結構 到簡單的平台狀或洞穴型,至於結構複雜 的球狀或杯狀鳥巢則是到較晚的時期才出 現。而且親緣關係較近的鳥類,牠們的巢 結構也較相近。因此,鳥巢結構可能主要 是取決於先天能力,而較少的比例則是依 據後天經驗學習而得。 值得注意的是,鳥類與恐龍的關係, 不單純只是後者取代前者成為地球上的成 功類群。目前關於鳥類的起源,最受化石 證據支持的看法為鳥類是恐龍中的 1 個支 系。換句話說,鳥類就是恐龍──恐龍目 前還未滅絕!只是這些現存的「鳥恐龍」, 與人們根據骨頭化石所推估出來的「非鳥 恐龍」,外型相差甚遠。但是一些新證據 顯示鳥與「非鳥恐龍」,並非那麼不同。 有人可能認為,鳥與「非鳥恐龍」的最大 分野是前者有羽毛,而後者沒有。然而, 越來越多新出土的「非鳥恐龍」化石被發 現具有羽毛痕跡或殘骸。但為何過去沒人 發現恐龍有羽毛呢?也許是因為只有少部 分「非鳥恐龍」有羽毛;或者科學家忽略 了他們沒放在心上的假設,而只關注在他 們先入為主的目標。 既然鳥會築巢,那「非鳥恐龍」會嗎? 研判「非鳥恐龍」可能像鱷魚(鳥類的現 存最近親戚)那般,用植物在地面堆出 1 個小丘或是挖出個淺洞為巢,將蛋下到其 中。有些恐龍種類會在巢中的蛋上覆 蓋植物或沙土等巢材,形成封 閉型的巢。但是恐龍巢很少 成為化石,其植物巢材更 是不會保存下來! 但為何所有的「非鳥恐 龍」在 6,500 萬年前的全球生 物大滅絕中消失了,鳥類卻能逃過 此劫呢?更正確地講,是只有「今鳥類」 越來越多新出土的「非鳥恐龍」化石被發現具 有羽毛痕跡或殘骸。圖為中華龍鳥化石所保 存的羽毛痕跡與內部組織,及復原捕食的想像 畫 面。( Photo Credit: Fiann M. Smithwick, Robert Nicholls, Innes C. Cuthill, Jakob Vinther, https:// 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nosauropteryx-1. jpg; Robert Nicholl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 wiki/File:Sinosauropteryx_with_Dalinghosaurus.jpg ) 環安講堂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