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雙月刊 NO.29
71 No.29 SEP. 2020. MJIB 節氣的在地化 近年來各界不斷地呼籲將節氣 臺灣化,如農業委員會希望民眾依 照節氣的變化購買時令食材,或依 照節氣變化吃的新鮮。在臺灣廣受 周知的節氣雖起源於中國大陸,然 經過歲月的洗禮,在臺灣的適用性 已與黃河流域的起源地有所不同。 如依照長江黃河流域的氣候描述: 「 3 月 3 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儷 人」、「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與臺灣均有不同。實際上,中國大 陸的地理位置廣大,氣候包括了大 陸型以及季風型,與臺灣的「亞熱 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有顯著的差異 (劉廣英, 2006 : 11 )。 節氣是反應天氣、測量農耕的 一種工具,而從臺灣的諺語例證可 知,濕度以及季節的替換提醒是臺 灣較為在意的,這也正是臺灣節氣 在地化的表徵,能表現出臺灣文化 特性,而科普與人文的相互交錯,也 彰顯出節氣的普世性與在地性的雙 重特性。 「田蠳若結堆,戴笠穿棕簑」是指若田蠳聚在一起且成群飛翔,則代 表即將要下雨之意。 農委會農糧署建置臺灣「農產品產地產期查詢」網頁,民眾可以隨時 查詢當月盛產農作物及各縣市分布資料。(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農糧署網站 ,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1103 ) 寒露麥 霜降豆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