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雙月刊 2017年1月號 NO.7

論 述 4 清流雙月刊 前言 東協十國人口約6.26 億人,國內生產 毛額(GDP)達2.4 兆美元,2015 年宣布 建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在亞 太地區展現國際經貿能量日益顯著,並在 現有東協貨品、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之 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以「單一市場」為主 之經濟共同體,以2025 年前達到貨品、 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五大自由 流通,進而促使AEC成為一個全球供應鏈 的生產基地為目標。是以,AEC區域內貨 物、服務、資金等的自由流通所帶來的廣 大市場規模與便捷性,中產階級逐漸興起 而帶動龐大商機,該地區將大量消除處於 貧窮線下的人,中產階級消費人口也將快 速上升,區域內各國間基礎建設的軟硬體 計畫紛紛動工,遂引發美國、日本、歐盟、 中國大陸等大型經濟體積極搶進市場等現 象,皆顯示東協地區未來的經濟潛力普遍 被看好。 新南向政策作為民進黨在重返執政 後,為重振臺灣經濟所提出的重大對外經 貿戰略之一,不可諱言的,其政策目的存 在政治層次與經貿層次的雙重戰略思考 (邱奕宏:2016)。就經貿層次而言,鑑 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日漸趨緩與投資環境 日趨嚴峻,東協及南亞地區之新興經濟體 卻蓬勃的態勢,新南向的政策思維可作為 提振臺灣經濟的新動能與減輕對中國大陸 經濟依賴的戰略意圖。事實上,李登輝政 府至陳水扁政府時期亦推動南進政策或南 向政策,南向政策當初計畫是1993 年起以 3 年為期,但在第一階段後,於1996 年底 經過評估決定再延長3 年,並擴大範圍; 之後為了因應東協整合趨勢,以及保持在 東南亞的競爭力又再度延長了3 年。此政 策一共延長了兩次,名義上延續至2002年, 馬英九政府自2008 年上台後與中國大陸簽 署ECFA,但同期臺灣和東協之間的貿易金 額卻逐年增加。 東協經濟共同體AEC象徵其市場潛力 新南向政策企圖將臺灣最擅長之資通 訊科技、金融產業、智慧機械、物聯網發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