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雙月刊 2017年3月號 NO.8

39 No.8 MAR. 2017. MJIB 機關保防 自主造艦時代來臨 由國防部發包之「潛艦國造委託規劃 設計」採購案,於105 年12 月26 日,在 13 位評選委員(包含6 位水力工程、造 船相關領域學者、5 位前任潛艦艦長、國 防部海發中心主任、中正理工學院院長) 以最有利標評選的方式下,由臺灣國際造 船股份有限公司以新臺幣25 億9,172 萬 元得標,宣告自主造艦的時代來臨。 在我國 尖端武器史 上,這將是 自 1980 年 代 發 展 經 國號戰機以 來,規模最 大的一次自主研發計劃。相較於當年在冷 戰格局下美國樂於提供技術支援,本次造 艦計畫在遍尋不到國際協助下,預料將由 我國團隊一手包辦,在臺船為首之下,高 雄地區的造船廠商都將成為計畫的成員。 在產能持續時,造艦可望提升就業機會、 帶動經濟發展;一旦產能陷入停滯,則可 能發生人才出走、技術外流等問題。站在 保防的觀點上,這些隱藏的危機,應該是 在計畫開始前即應事先預防的。 造艦產能的持續性 歷史上,以軍需帶動經濟成長,是許 多國家慣用的方式。推動潛艦國造的經濟 目標,不外乎是促進相關廠商技術升級、 提升就業機會、活絡市場交易、為港都高 雄的繁華再創高峰。這些目標在造艦初期, 將可迅速見效,然而當需求量降低時,生 產會陷入停滯,對經濟的打擊將尤其沉重。 需求量要維持,必須得有市場,市場 的來源包括外銷及內需兩區塊。就外銷市 場而言,我國屬於潛艦後進國,爭取買主 不易,且相較於中共或北韓的大量造艦, 生產成本已很難再壓低,更別說即使他國 有意願,在外交壓力下,他國也很難向我 國採購,因此只能倚重內需市場。 依政府目前的規劃,共要生產8 艘潛 艦,每艘的使用年限則尚未公布。以經常 被各國軍事學者評論為世界最佳潛艦的美 國「俄亥俄級」為例,設計時估算使用壽 命為30 年,實測後發現可達42 年;而以 鄰近的日本來說,目前海上自衛隊的潛艦 規模為16 艘,未來將逐步調整為22 艘, 每艘以20 年為年限,往後每年生產、汰除 各1 艘。初次生產潛艦的我國,若以最保 守的20 年估算,要持續維持產能,必須每 2.5 年分別生產及汰除1 艘,始能支撐起龐 大的產業鏈。 「潛艦國造」示意圖。 (圖片來源:國防部) (圖片來源:國防部)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