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清流雙月刊 NO.12
P. 48

防恐任務








                                                                爭取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因此對以色列採

                                                                取武裝鬥爭。然而到了 1980 年代,隨著以

                                                                色列願意給予巴勒斯坦更大自治空間,法
                                                                塔赫也逐漸調整路線,以、巴雙方在 1993

                                                                年簽訂奧斯陸協議,隔年該組織領袖阿拉
                                                                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共同獲得諾貝爾

                                                                和平獎。


            1993 年前以色列總理拉賓、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和「法塔                              另一個致力推動巴勒斯坦獨立的組
            赫」領袖阿拉法特,達成奧斯陸協議,於美國白宮草坪                            織,則是在 1980 年代成立的「哈瑪斯」。
            簽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被認為是以巴和平
            進程中的里程碑。                                            因不認同法塔赫向以色列妥協的態度,哈

            規範,逐漸走入體制,反而是繼續在世界                                  瑪斯除了對以色列發動恐怖攻擊外,在巴
            各地推動「聖戰」,自然引起各國不滿。                                  勒斯坦境內也與法塔赫展開地盤爭奪。
                                                                2006 年,哈瑪斯贏得巴勒斯坦議會選舉,
                 在美、俄兩強領導下,與周邊國家組
                                                                組成自治政府後,試圖減少採取恐怖手段,
            成對伊斯蘭國的圍剿力量,其中美國陣營
                                                                並與以色列展開接觸。
            於今年 3 月,邀集 67 國召開部長級會議,

            商討軍事行動。更關鍵的是,過去表態絕                                       其他像是黎巴嫩境內以反抗以色列著
            不捲入其中的北約組織,也在今年 5 月的                                稱的「真主黨」、意圖將奈及利亞伊斯蘭

            元首峰會中,宣布加入打擊行列,猶如敲                                  化的「博科聖地」等,這些恐怖組織的目
            響了伊斯蘭國的喪鐘。                                          標都是區域性的,亦即僅要求在特定範圍

                                                                內滿足其政治理想。當目標達成後,即逐
                 截至今年 8 月止,伊斯蘭國已失去原
                                                                步接受國際法規範,儘管過程中仍會偶發
            本占領區 70% 以上領土,大城市均已淪陷,
                                                                零星衝突,但在大方向上,是以談判代替
            交通要道也被切斷,僅存零星的少部分區
                                                                對立的。
            域各自為戰。
                                                                     相較之下,抱持泛伊斯蘭主義者,則

            拒絕進入體制的泛伊斯蘭主義                                       不會輕易接納既存體制。該主義基本上認
                                                                為,所有穆斯林地區應團結起來,組成一
                 何以伊斯蘭國在盛極一時之後,沒有
                                                                個哈里發國,更激進者甚至主張,即使在
            守住應有的政治成果,就面臨被列強征伐
                                                                非穆斯林地區,也要推動伊斯蘭化。賓拉
            的命運?這主要與其抱持的意識形態有關。
                                                                登所領導的蓋達組織,則可視為第一代以

                 過去著名的伊斯蘭恐怖組織,政治目                               整個伊斯蘭世界為訴求的恐怖組織;伊斯
            的都有上限。比方說,在 1960 年代被國際                              蘭國自立門戶後,也試圖在北非到東南亞

            社會列為恐怖組織的「法塔赫」,目標在                                  之間,建立一個泛伊斯蘭國家。



            46 清流雙月刊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